第2190章 敏感(二更)
对于这个‘敏感’话题,杨若晴不傻,自然也是选择沉默。
快要到院子门口的时候,柳儿突然停下了脚步。
杨若晴诧了下,扭头看她:『咋啦?咋不进来呀?』
柳儿咬了咬唇,露出几分犹豫之色。
『三嫂,你想说啥就说吧,没事的。』杨若晴又道。
柳儿还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。
看到这样,杨若晴也有点没辙。
『那你先酝酿酝酿吧,等你啥时候想说了,你再说哈,咱陷进去吧!』她道,转身就要进去,突然被柳儿拽住。
『晴儿,我问你一个事儿,你莫要跟别人那里说。』柳儿憋红了脸,并压低声道。
杨若晴点点头:『啥事儿,你问吧。』
柳儿道:『鸿儿、鸿儿娘,有没有再回来找过你三哥啊?』
杨若晴怔了下,还以为柳儿要问啥呢,原来是这个啊?
『据我所知,自打我三哥那时候把她休掉,她不甘心,去天香楼闹过一回后,就再也没出现了。』她如实道。
柳儿又问:『那,她有没有去过长坪村看鸿儿呢?』
杨若晴摇头:『更没有,自打正月我三哥和陈金红来县城后,这一年里,鸿儿都是我大妈在家里带呢。』
『陈金红也是打从正月离开后,就再没回过长坪村去看鸿儿。』她道。
当然了,陈金红也不可能回去了,被徐莽找人送去了隔壁的其他县城,估计都找不到回来的路吧。
这边,柳儿听到这些,提着的心,似乎落下来了一些。
『那啥,鸿儿现在多大了呀?』她又问。
问到这个,杨若晴还真得仔细想一想。
鸿儿好像是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出生的,是在陈金红娘家那边出生的。
生下来没多久,陈金红娘家就出了事儿,一场大火把全部家业烧了个一干二净。
陈家老两口一个在火灾中丧生了,还有一个受不住那打击,没多久也病死了。
丢下这小三口,可怜死了。
是在这种情况下,老杨家得到了消息,才赶紧去把他们小三口接了回来。
因为那时候好像也快要过年了,这么一算……
『鸿儿应该有一周岁了,』杨若晴道。
柳儿诧了下:『一周岁的时候,不是都要做生日吗?难道你三哥没有给孩子做生日?』
杨若晴摇头:『我三哥因为陈金红的事情,才远走庆安郡,也快一年没回村里了。』
『你很快就是我三嫂了,也要跟我三哥一个屋檐下过日子,有些事我也不瞒你。』
杨若晴接着道,拉着柳儿走到一旁的墙根下。
『家里对鸿儿那孩子,都很低调。』
『三哥也刻意没有回去,那孩子过一岁生日,就算有人记得,也不敢去怎么操办。』
『一来,老杨家都分家了,不管是我爹他们那一辈,还是我三哥他们那一辈,全都分出来单过了。』
『做一周岁生日,孩子的爹娘不出来牵头搞,谁也不会去搞。』
『二来,就算我爷他们有心想给孩子搞一下,还要顾及我三哥的感受,』
『生日一做,势必要喊我三哥回来的。』
『我三哥一回来,看到孩子,看到家里的那些,怕他这好不容易恢复的心情,又要不好。』
『毕竟,换做任何男人,想到自己曾经被前妻那样欺骗,戏耍,戴绿帽子,心里都不是滋味,你说对不?』
听完杨若晴说的这一切,柳儿一脸的惊愕。
『我从前只从我大哥那里听到一星半点关于你三哥和离的原因,只晓得是陈金红辜负了你三哥,却不晓得这其中还有这么多事情啊!』
柳儿一脸的惊讶,也一脸的愤怒。
『你三哥那么好的一个人,为了陈金红能吃好,穿好,他在码头可是拼了命的扛大包啊。』
『好几次我过去给我哥送饭菜和茶水,亲眼目睹了好几次你三哥扛大包,看了都心疼啊!』
『陈金红,她真是不晓得珍惜!』柳儿忿忿说着,眼底浮起几丝对杨永智的心疼。
『我三哥确实是个好男人,陈金红不懂得珍惜我三哥,柳儿你懂啊!』杨若晴接着道。
她轻轻拍了拍柳儿的手:『希望你跟我三哥成亲后,两个人彼此照顾,好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。』
柳儿的脸红了,不过这回,目光却没有避开杨若晴,而是勇敢的直视着杨若晴。
『我会做一个好妻子,也会做一个好继母,好好照顾鸿儿。』
『我不会像先前看到的那个继母那样,虐待前妻留下的孩子的。』她像是做着保证。
杨若晴勾唇,点了点头:『你若当真在乎我三哥,就必定会善待他的孩子,』
『这人嘛,都是以心换心的。』
『你对鸿儿好,小孩子会懂的,何况,鸿儿才刚刚一岁,孩子小,也没多大的记忆,』
『就跟那小狗崽子似的,这会子你接手,你来养,养久了他自然就把你当亲妈了,有时候,生恩还不及养育之恩来得伟大呢!』杨若晴又道。
听到杨若晴这番话,柳儿的心更加踏实几分。
『晴儿,多谢你能跟我说这些掏心挖肺的话,』柳儿道。
『有你这样的小姑子,是我的造化,等到去了老杨家,还望你能多多照拂我一点。』
『咱两年岁相仿,倘若我有哪里做的不妥当,你也可以直接点出来,我会改正的。好不好?』
从柳儿的眼神里,杨若晴感受到的是一份真挚和渴望。
她也很爽快的点了点头,『好啊!』
两个女孩子就像是达到了某些默契似的,感觉彼此之间的距离,突然就拉近了许多。
两人相视一笑。
这当口,院子里传来了柳儿姑姑的声音。
『柳儿这丫头,跑哪去了呀?咋打个酱油出去老半天还不回来啊!』
『哎呀,都差点忘了这事儿了!』
院子外面,柳儿回过神来,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。
她赶紧朝着院墙里面喊了一声:『姑,我回来了,到门口了。』
然后,两个人赶紧进了院子,一个去灶房烧饭,一个进了堂屋喝茶歇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