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长安好

正文卷 494 创业未半而中道发家

长安好 非10 8668 2025-04-26 17:33

  迎着骆观临及王岳的目光,姚冉道:『大人以七百万贯相资北境,乃是实情。』

  书房中有着一瞬的寂静,正帮姚冉打下手的骆泽也呆住了。

  骆观临极快地皱了下眉,回过神问:『如此数目,从何而来?』

  姚冉只道:『乃大人私产。』

  姚冉作为常岁宁在刺史府内当之无愧的左膀右臂,也替常岁宁处理许多明面之下的事,常岁宁便给了她许多便宜行事之权,因此姚冉也是见过孟列的——在向姚冉引见孟列时,常岁宁对孟列的介绍甚是简洁明了:【此乃孟东家,我不在时,若刺史府内私库存银不足,便只管找他。】

  彼时,姚冉看向孟列,只觉宛若一座行走的银库。

  因此,姚冉对自家大人如今的富有,是颇有些了解的。

  至于具体究竟富有到了何等程度,以及这份富有究竟由何而起,那便不得而知了。

  『大人这私产……是由何处而来?』王岳脸上的惊惑之色难消。

  姚冉微摇头:『此乃大人私事,我亦不知。』

  王岳瞳孔微震,也就是说……那传得沸沸扬扬的身世之谜,很有可能是真的了?

  还有便是……

  『如此说来,那大人此前的清贫是装……』王岳话到嘴边,又赶忙改口:『不过是在做戏而已?』

  『此前并非做戏。』姚冉解释道:『据我所知,大人这笔私产也是之后才出现的,并非一开始便有。』

  王岳懂了——天降横财。

  大人于悄无声息间,竟然就这么完成了大多数人毕生的梦想!

  王岳忍不住喟叹:『大人竟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发家……』

  这个突如其来的认知让王岳感慨之余,又觉心中安定许多——

  江都刺史府发放俸禄一向很准时,据闻多是由刺史大人的私库垫支,他对此既欣慰又负罪,每每领俸禄时,心中便会出现双重的于心不忍——领下吧,对大人的私库于心不忍;不领吧,对自己的荷包于心不忍。

  而现下好了,再领俸禄时,他便可以做到心无负担了!

  王岳在心底长舒了一口气——这也算是得知大人发家后,带给他这个小人物最直观的心态变化了。

  在心中感叹完此事,王岳才继续惊喜地探究道:『我观大人龙章凤姿,便注定不会是寻常出身……』

  须知那不是七百贯,也不是七万贯,而是七百万贯……能随手拿出七百万贯的家底,将大盛拎起来抖一抖,又能抖出几个符合条件的出来?

  骆观临未语,他对这身世之说,却是持保留态度。

  七百万贯的确是个庞大的数目,可先前便曾有不肯透露身份的好友动辄便给他家大人送来数百万贯……若这样的好友多上几个,将他家大人的私库填得满满当当,也不是没有可能的。

  虽说这样阔绰的冤大头好友万里无一,但他家大人的确很擅长哄骗……或者说是拿捏人心。

  不过,这身世之说虽不知真假,但此事能传扬到这般地步,引起如此瞩目……背后若说没有常岁宁的授意,骆观临却是不信的。

  所以,此是他家大人有心之下促成的舆论,至于真假……结合她一贯真真假假的行事作风,且有待观望。

  不过,她选择这样做的目的,倒是不难想象……

  未有明言,而是抛出如此线索,引得世人猜想——

  历来,这世上最大胆的存在,便源于世人的猜想。

  如此一来,她无异于是在告诉世人,她淮南道常岁宁手中有兵,背后有人,想与她别苗头者,自然要多掂量一二。

  但是,她的用意……仅仅只是如此吗?

  骆观临垂眸看着眼前的公文,却觉这字里行间蜿蜒成道,循望而去,似乎皆在通往同一方向。

  天色临近昏暮时,王岳和骆观临一同走在离开外书房的路上。

  王岳尚且沉浸在突然得知自家大人中道发家的心情中,将一应感慨与畅想压下之后,王岳反倒略有些忧虑般道:『这天降横财,但愿不要淹没了大人的雄心壮志才好。』

  人一旦太有钱,往往是很容易失去上进心的——当然,他并没有机会亲身体会过这种感受。

  『她所求,从来不是财。』骆观临淡声道:『财不过只是她拿来行事的手段而已。』

  此前她喊穷时,也不是在苦恼钱本身的多少,而是苦于没钱去做她想做之事。

  『这倒是!』王岳恍然一笑,闲谈般往下说道:『世人多为财,不为财者,便多为声名权势……』

  王岳说着,理了理短须,道:『然则我观大人,却也非后者。诚如你方才所言,财只不过是大人行事的手段,依我看来,声名权势之于大人亦是手段尔,大人并非痴迷眷恋权势之人——』

  话至此处,感慨道:『大人真正所求,是为民,为万民。』

  听王岳此言,骆观临看向前方:『然则此等人,世间无几。』

  王岳抬眉,哈哈一笑。

  骆观临转头看向他,皱眉问:『有何值得发笑之处?』

  『观临啊。』王岳压低声音,眼中带笑:『你只道世间无几,可没说大人不是此等人。』

  『……』骆观临转回头去,目不斜视继续往前走。

  王岳却又凑上来低声问:『观临,不走了吧?』

  骆观临不置可否地反问好友:『……你起初尚且担心她存反心,若她果真造反,你走是不走?』

  王望山彼时很忧虑会误上一条凶险的贼船——

  王岳想起此事,笑着道:『记得那时你还宽慰于我,说大人上面尚有父兄可以压制于她,让我不必过于担心……』

  他话说到这里,骆观临也忍不住发出一声笑音。

  今时再观昔日之言,便觉得实在可笑,他那时是何来的信心,竟觉得她的父兄是可以压制得了她的?

  『看来那时你也只是雾里观山,只当大人乃是一小丘……』王岳道:『殊不知,却是座巍峨的山颠巨岭啊。』

  骆观临没有否认这个说法。

  王岳这才笑着摇头,迟迟答道:『我不走。』

  他道:『如今世道多战火,唯有江都见清明……你我皆知,这并非偶然之下的运气。』

  『世事变幻莫测,自入江都之后,我之想法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……』王岳拿下定结论的语气说道:『今我所感,大人所行之道,即为天下正道,没有不跟从的道理。』

  骆观临:『自古以来,每个反贼的拥趸,大抵都是这样想的。』

  王岳轻『嘶』一声,转头看向好友:『果真?论起为反贼之拥趸,我自不比你经验深厚,你可莫要诓我——』

  『……』骆观临眼角一抽。

  王岳『哈』地笑了。

  骆观临也负起手来,无声笑了笑,待往事显然已释怀大半。

  王岳伺机又问道:『所以,走是不走了?』

  『暂时不走。』骆观临负手而行,语气淡淡:『诗还未写。』

  王岳忙问:『又要写诗?』

  骆观临『嗯』了一声:『受人之托。』

  此番常岁宁亲自赶往瘟疫之地,骆观临是不赞成的,并试图劝说过。

  但常岁宁心意已决,便与他道:【要去啊,若我不亲自去,回头先生为此事赋诗夸赞我之时,怎好做到真正言之有物?】

  骆观临神情几分莫名:【某何时说过要赋诗?】

  常岁宁道:【我现下正要托先生赋诗啊——待我办成此事,还望先生不吝赋诗扬我美名。】

  又很认真地提出无理无耻的要求:【届时我若出了两分力,还望先生在诗中夸大为十分——只是不知先生可会觉得吃力?】

  是将好大喜功,沽名钓誉写在了明面上,半点遮掩都没有。

  然而,对此类人最是排斥的骆观临彼时听在耳中,却半点也生不出厌恶之情。

  他想,大抵正是因为王岳方才所言,所谓声名也不过只是她行事的手段,从来非她真正所图。

  『倒不知大人那边如何了……』提到此处,王岳面上现出几分忧色:『那么多的百姓都染上了瘟疫……想来局面必当格外忙乱。』

  这样大范围的瘟疫传播,放眼史书之上也是罕见的。

  『朝廷派来的医者也去了沔州一同救治患疫百姓……』骆观临道:『这也算是一件好事了。』

  自京中而来的那些医者,前些时日一直跟着钦差留在岳州附近观望,直到常岁宁之举传到京师,圣人权衡之下,遂令钦差带着医者同去沔州医治百姓——

  王岳低声叹息道:『大人此番,等同是逼着朝廷救治这些百姓……』

  他家大人在沔州安置患疫百姓的消息早已传开,反观朝廷派去的钦差和医者却迟迟没有动作,而若他们就此回京,朝廷在这件事情当中,又当如何自处?

  即便天子否认了投毒之事,但各处的问责声仍未能消止,卞春梁甚至依旧借此在大肆煽动民心……

  迫于局势,天子只能严斥了军中『安置百姓不力』的过失,并让钦差带着医者们去了沔州救治百姓。

  随着收容的百姓越来越多,沔州正是缺人之时,常岁宁对这些医者的到来也很欢迎——她即便待朝廷不满,但百姓的安危更重要,如此关头,她没有理由拿百姓的性命去与朝廷在此事上别苗头,置无用之气。

  王岳此时道:『观此时局面,朝廷恐怕是想就此将真相混淆过去……』

  他们都知道真相是怎样的,始作俑者是何人,但朝廷和天子显然打定了主意否认一切。

  『可是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百姓……』王岳失望而无力地叹气,然而隔了片刻,却道:『但我总又觉得,依大人的性情,应当不会答应——』

  不会答应让朝廷就此混淆揭过此事。

  骆观临意味不明地道:『但那并不明智。』

  朝廷要捂住此事,不外乎是挽救舆论,维护朝廷摇摇欲坠的威信。而若她坚持要揭开此事,便等同站在朝廷和天子的对立面,一个不慎,便很容易招来真正的大祸事。

  总之,让常岁宁出面来做此事,实是下下之策。

  『我相信大人不会置之不理的。』王岳笃定道:『且若换作是你,你必然也会去做。』

  骆观临没有否认。

  王岳又笑了笑:『所以说咱们大人的行事作风,实则是很对你心意的。单凭这一点,你便是舍不得走的。』

  王岳这句话中并无发现真相的恍然之感,反而像是早已看透了这一点。

  骆观临意识到什么,转头拧眉问:『……你既已认定我不会走,何故昨日还在替我倒数离开之日?』

  『我这也是为了让你早日看清心意嘛。』王岳一脸用心良苦,笑着拍了拍好友的肩:『留下好,你我相互扶持的日子还在后头呢。』

  骆观临瞥他一眼,兀自拂袖而去。

  王岳哈哈笑着追上去。

  实则,他也是刚确信好友的心思没多久——这份确信,要从祭海之日,署名钱甚的那首诗文说起。

  王岳便是从那篇诗文中,窥见了好友的心态变化,那份变化,可谓是翻天覆地的。

  近日,李献的心态每日也都在发生着变化。

  他率大军于潭州外扎营多日,而潭州城内的局面,和他起初预想的并不相同。

  卞春梁当日退出岳州城时,令患疫的士兵甚至是自己的长子为大军开路,他率余下不足五万大军突围而出,虽一路折损严重,但于卞春梁而言,却也并非全无好的一面——

  卞春梁在路上折损的兵力,大多是体弱者,如此一来,便等同将患疫者再三筛除。

  待卞春梁入得潭州之后,身侧仅剩下万余从岳州带出来的士兵,而不久后,卞春梁又做出了一个残忍的决策——他令人悉数斩杀了那陪他从岳州一路杀出来的万余士兵,除了其中百余名出色的部将之外。

  斩杀并焚烧那些士兵尸身之时,卞春梁披上丧服,拔剑自削下一指,并对天起誓,必让朝廷血债血偿。

  他将此举归咎为朝廷失德,而他这样做,是为了保护潭州内外的百姓不再受瘟疫之苦。

  卞春梁设下祭坛,自跪其上请罪,并请来高人为那些亡灵超度。

  此举传扬开,潭州城内外民心震动,立时又有不少势力和百姓对朝廷失望透顶,而主动投向了卞春梁。

  这是李献如何也没想到的局面——潭州城中瘟疫几乎已被卞春梁以自断臂膀的方式杀绝,反倒是他军中被这延绵不尽的病症所累!虽因预防得当,眼下致死率并不高,但也迟迟不见好。听军医说,此病属于由瘟疫演变而来的新病,务必好好休养,他便只有耐着性子养着,但近来药材也逐渐出现了短缺……还不知要养到何时!

  每日听着外面传回的消息,这一日,李献再也坐不住了,强行从军中点兵五万,欲攻取潭州城。

  而李献前脚点兵离营,后脚他军中帐前便有士兵高呼:『……有刺客!』

  (本章完)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